• AG真人国际

    热门关键词: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电子罗盘,光纤陀螺,寻北仪,惯性导航,组合惯导,沉降仪,加速度计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强推北斗之争

    更新时间:2013-01-24 14:12:00点击次数:3179次
    1月22日,尽管A股市场上证指数收于2315.14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3.08点,盘中诸多股票均不同程度出现下跌,但近期连续暴涨的北斗星通依然逆市上涨0.35元,最终收于35.75元。
    1月22日,尽管A股市场上证指数收于2315.14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3.08点,盘中诸多股票均不同程度出现下跌,但近期连续暴涨的北斗星通依然逆市上涨0.35元,最终收于35.75元。北斗星通是目前证券市场最耀眼的超级牛股,其仅用12个交易日就实现了股价翻番,其间经历了6个涨停,最大涨幅高达140%。
    北斗星通的股价上涨缘于2012年12月27日。是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届时覆盖区内定位精度达到10米。根据规划,在未来十年内,还将有四五百亿用于全球计划,至2020年,北斗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而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信息显示,2012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
    上述消息对于北斗相关产业的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所以,不仅是北斗星通,但凡属于北斗导航概念的股票均全线上涨。
    四天后的12月31日,交通部下发交运发〔2012〕798号文,要求江苏、河北、安徽等9个省区市,要确保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本省80%以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车载终端安装任务,鼓励有条件的省份超额完成安装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中,交通部提及这是一项政治任务,要求各省区市加快落实,按时完成。1月14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会上阐述了9个省区市加装北斗系统的重要性,亦强调“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并称“凡未按规定安装或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公众质疑,这是否就是所谓的强买强卖?宏观经济学家胡释之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态度明确,他认为,交通部的做法就是在强买强卖,“当你强卖一个东西时,就是在伤害消费者的利益,其实也是在告诉大家这个东西不值得买。”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北斗目前面临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芯片价格高于GPS,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拿到终端授权企业太少等,所以从此次交通部近乎强制安装北斗系统的要求中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不采取强制措施安装,那么北斗要如何才能进入这个已经被GPS占领了95%以上份额的市场呢?
    胡释之认为交通部的做法是在葬送北斗的未来,“只有自己都不自信能卖出这价的东西才需要去强卖,才需要用行政杀手锏,靠政府下一道强制命令去占领市场,是自卑的表现,这样做就是在自杀。”
    不过,并不是所有专家都赞同胡释之的观点,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就是其中之一。薛称,北斗系统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政策大力支持,并且国内市场早已由GPS系统垄断,若是没有政策的强行介入,北斗系统的市场开拓将面临较大阻碍。
    北斗织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统一起,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四个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
    中国探索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途径和方案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3年,航天专家陈允芳院士首次提出在中国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实现区域快速导航定位设想。1989年,我国利用通信卫星开展双星定位演示验证试验,证明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技术体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此后的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设启动。2000年10月,试验系统第一个卫星被送入轨道。2003年5月,第三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0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项目启动,这是一个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庞大卫星网络。2007年4月,第一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成功发射。从此,北斗卫星开始了高密度发射,尤其是2010年以来,保持了每年4颗左右的发射频率。
    从2011年12月27日起,北斗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此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在轨卫星已经有10颗。
    进入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进程加速。2月发射第11颗卫星后,4月和9月,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第12至第15颗卫星送入太空。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宣布,自2011年12月27日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北斗系统又完成了4箭6星发射,扩大了系统覆盖范围,增强了星座稳健性,提高了系统服务精度。目前,在轨卫星和地面系统工作稳定,通过各类用户终端测试和评估,系统服务性能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自是日起,北斗系统开始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北斗正式进入到民用导航市场,与目前在该市场一枝独大的GPS展开竞争。而实际上,早在2003年,北斗系统就悄然进入了国内民用导航市场,只不过当时的应用多集中在海上的渔船等专业导航方面。
    在宣布正式提供区域导航服务的2012年12月27日当天,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也正式公布。
    该文件规范了北斗系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信号接口关系,是开发制造接收机及芯片所必备的技术文件。有了这个代码,外国公司将能够进入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在此基础上研发北斗应用终端。
    商业化进程迟缓不可否认,北斗系统商业化进程非常迟缓。
    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就曾经说,北斗系统本来拥有上百万用户的能力,却只有几千个用户。国家投入了几十亿元,每年还有很多折旧费,但利用不充分、造成了资源浪费。但是到了2010年,这种情况并没有太多改善,用户数量仍然只有几万个。
    截至2011年底,中国北斗一代终端社会持有量为10万余套,参与北斗终端研发或销售的企业数量为50-60家,年产值为3亿-4亿元。与之相较,GPS导航终端2011年的总销售量突破4500万台,产值接近700亿元,参与企业超过6800家。“大家都要买GPS,你说北斗做出来卖给谁?”国内一家生产导航仪公司的项目负责人钟伟说,用户的需求才是厂家重点要考虑的事情。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北斗”用户仅有13万多个,GPS用户则超过1亿,两者差距悬殊。
    在采访中,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做北斗导航的厂家并不多,等待是多数厂家的态度。在与北斗系统配套的行业前景不明朗也不成熟的前提下,没有厂家会贸然进行研发和生产。“跟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储备,这些要素绝大多数企业基本都不具备。”钟伟说。
    从供给端来看,北斗仅有40多家用户机研制生产企业,7家分理服务专业公司,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就是这几十家企业,许多都活不过两三年,大部分亏损。”国内一家分理服务专业公司负责人张超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用户市场尚未真正启动、配套产业政策支持不到位、市场发展不规范等原因造成。
    实际上,不仅是用户需求,价格也是厂家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北斗导航模块价格约为300元左右,而GPS的模块则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数倍的价格差距也是让厂家和消费者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北斗价格这么高,做出成品就更贵了,谁要?”一名要求匿名的分析师称,拿芯片来说,GPS的就更便宜了,“现在GPS一个芯片还不到10元,北斗怎么比?”
    钟伟则估计,上市的北斗车载导航仪的价格应该会在1000元左右。能够跟国外产品性能抗衡的北斗芯片和导航终端已经问世,但性能达标并不代表发展和推广“一路绿灯”,芯片成本居高不下仍然是北斗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北斗导航应用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那么,要如何才能解决北斗芯片价格高的问题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更广泛的应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高工吴海玲介绍,GPS的终端在上世纪90年代刚推出时要上万美元,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市面上才可以用几百块钱买到一台GPS的应用终端。通过大量的应用不断提高产品成熟度,包括创新应用模式及商业模式,使得增值服务越来越廉价,价格也就越来越便宜。
    在吴海玲看来,中国人口众多,依照前景来看,北斗将来一定会越来越便宜。不过,吴海玲认为,北斗的应用推广,不会像GPS那样用20年时间逐渐降低价格,北斗的初始价格也不会像GPS那么贵。“随着国家出台的各方面措施,相信北斗的产品,包括芯片、模块、终端,以及它相关的增值服务,会很快实现质优价廉的局面。”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看来,深入个人终端市场才是北斗系统的发展目标。目前北斗系统的下游芯片、终端等制造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产业链条并未形成,相关的采购、运输、制造等环节价格高昂不可避免。北斗系统在国内的应用是分阶段进行、分批试点,不少船舶安装的北斗系统运行良好,未来其应用将逐步扩大至个人终端。
    北斗的市场出路
    前述要求匿名的分析师认为,北斗系统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市场应该如何完善,国家政策、技术、市场需求和包括芯片开发,终端设计,运营后台技术支持等整个产业链应该如何有效进行配合,这是北斗亟待解决的问题。该分析师称,开发导航系统最重要是硬件、软件和市场推动三个方面。“造成北斗目前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支持系统运转的卫星总数不够,系统的精度和覆盖面积也不足以应对市场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与北斗系统配套的产业链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特别是核心技术,还没有到达进入市场后,将系统功能转换到商业化公开的程度,从市场需求角度看,目前还停留在与政府和军工关系密切的企业事业单位,从市场占有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另一种垄断形式的存在,“民营公司无法进入北斗系统的后续民用研发过程中,当然就更谈不到相应的市场竞争和推广动力。”该分析师说。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政策确实是北斗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北斗在参照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关导航方面的政策。目前也在考虑基于参与北斗的企业相应的鼓励性的政策,在资金、税收等方面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应有的优惠性政策,“我们也在与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地协调和沟通,在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安全领域的行业要强制性使用北斗。”冉承其说:“比如说在通信、电力、金融等行业,就应该强制性的使用北斗,或者说鼓励优先使用北斗。通过这几个方面来推动北斗的应用,为国家经济社会的服务。”

    发展自主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经济发展、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快普及系统的应用有助于促进系统的优化升级。“北斗的市场推广应以政策先行。”薛胜文认同冉承其的说法,他认为,应该将基建设施与北斗系统联合,并加快下游制造市场的扩展,积极与手机制造商、移动等企业合作,制定特色突出的推广策略。

    但目前的现状是,北斗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推广,需要更多的企业来参与其中。对于如何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北斗导航的推广当中,冉承其认为,吸引企业参与,除了要加强宣传外,还有两方面工作,一是支持国内最具优势的企业积极参与北斗的研发,给予相应的研发经费支持,促进他们开始北斗的研发,注重北斗的研发,关注北斗的应用,走向北斗应用的市场。“另一方面,我们也想跟相关部门联合推动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出台优惠性政策,推动这些企业享有优惠的政策环境。”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刘经南预计,2015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价值1500亿-2000亿元的产业。2020年,其产业价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作为朝阳产业,卫星导航已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也正在牵头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北斗系统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工作也在逐步铺开。
    广东是最早在公车上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省份。2011年,广州共计8316辆公务用车安装了北斗卫星电子监控系统,行车里程减少了20%以上。
    在上海,智慧城市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即将启动,“智能呼叫”、“智能交通导航”等民生应用项目即将进入普通人生活。
    目前,北京市已经组织了10个北斗导航与位置产业项目的试点示范,覆盖交通、应急抢险、地质灾害监测等各个领域,全市已应用北斗终端2万个,总投资额约8.7亿元。
    此外,南京、中山、成都等全国许多城市产业园区都在积极地的引进北斗导航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北斗会发展起来,但要走的路还很长。”前述分析师称,解决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让需求真正与市场接轨,而不是垄断和封闭,要真正将产业链丰富和激活,保持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让各个环节的企业都能获得相应的利益,这样北斗才能逐步发展壮大。
    201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七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发表的一些建议,也许能够回应公众对北斗投入市场的相关质疑。
    戚发轫称,鉴于目前北斗卫星系统尚处在不断开发的阶段,尤其是民用领域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规范和应用,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政府要运用相关政策法规来加强对国产卫星的保护和应用,除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政策,还要确定其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由此才能更好地发展和改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它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编辑:hladmin)
    AG真人国际